News center
2021年02月26日
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“騰籠換鳥、鳳凰涅槃”的重要指示精神,以山東省委、省政府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契機,加快軸承產業轉型升級,聚焦軸承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加快培育新動能、改造提升舊動能,推動整個產業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。
全市軸承生產加工企業達到2200余家,其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、省隱形冠軍、制造業單項冠軍和“專精特新”企業30家,煙店軸承市場線上線下年交易額超過200億元。如今,我市已成為全國五大軸承產業集聚區之一,產量、產值均占全國軸承產業的10%以上。
依靠創新驅動,走開高端化、智能化路子
我市著眼培育軸承產業發展新優勢,深入實施科技引領、創新驅動戰略,全面加快我市軸承向高質、高端、高效方向發展的步伐。
推動企業提檔升級。我市持續開展“百企提升”工程,引導軸承企業苦練“內功”,引進新工藝、新設備,讓傳統產業“老樹發新芽”,優勢企業走開“專精特新”路子,
加快發展智能制造。抓緊抓牢技術創新。我市抓住技術創新這一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,積極創建各類科技創新平臺,深入開展軸承產業技術前沿、共性關鍵技術和跨行業融合性技術研發。全市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、省級“一企一技術”創新企業11家,山東省技術創新項目32個,3家企業參與11項國家、行業標準制修訂,博特軸承研發的薄壁特種軸承達到世界先進水平,凱美瑞、哈臨等10項軸承專利生產技術達到國家先進水平。
借力人才拉動,走開專業化、品牌化路子
我市充分借鑒“鳳岐模式”做法,以 “雙招雙引”為抓手,加快引進一批軸承行業領軍人才、知名軸承企業,做好延伸產業鏈、提升價值鏈、激發新活力的文章。
北京智庫落戶臨清。堅持以產招商、以情招商,由中關村高端領軍人才張躍學為發起人,以“兩院”院士、“千人計劃”專家為智庫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團隊,在我市建設33萬平方米智創未來高端軸承制造產業園,打造了國家級眾創空間,山東省創新創業共同體已經省科技廳首輪論證,為引領我市乃至山東軸承發展注入強大智力支撐。胡正寰院士工作站及領銜的斜軋軸承滾動體生產線已落戶園區,并成立山東省軸承磨前技術創新中心,著力攻克中國軸承“卡脖子”問題。宇捷、博特、中軸等企業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高校合作,研發的航空航天軸承打入高端市場。
浙商團隊臨清創業。2018年11月,山東省溫州商會會長陸建林在我市出席項目簽約暨奠基儀式,如今規劃占地1930畝、投資40億元的煙店“智造小鎮”項目一期已建成標準化廠房29棟。項目投資方運用浙江先進的建設、服務理念,按照“園區+共享服務中心+科技+金融”模式,為入駐企業提供統一管理、技術支持、辦證服務、市場銷售等精細化服務,并設立2億元的產業專項基金,助力中小微軸承企業快速做強做大做優。人本集團、天馬軸承、慈溪外貿等多家浙商企業,都長期在我市采購原件、設置銷售門店,為全市軸承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浙商力量。
行業龍頭齊聚臨清。為提升軸承品質、打響“臨清軸承”品牌,市政府與我國軸承行業唯一的國家一類科研機構——洛陽軸承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山東研究院,為我市軸承企業提供技術研發、檢驗檢測、人才培訓等綜合服務,累計服務企業400余家,目前正在建設山東省制造業創新中心。引進美國Tradeshift工業產品跨境交易平臺、慈溪外貿綜合服務平臺,推動全市軸承更好接軌國際市場。加快創建知名品牌,軸承行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、山東名牌和聊城市市長質量獎13個。
強化平臺支撐,走開園區化、集約化路子
我市堅持現代市場、高端園區、數字平臺融合共生,厚植產業發展沃土,為各類軸承企業和業戶搭建起舒心經營、快速發展的大平臺、好環境。
打造專業化大市場。為推動軸承交易市場規范發展,我市不斷擴大市場規模、完善硬件設施、加強運營管理,特別是引進香港廣弘集團對舊市場改造升級,建設了占地2200畝、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的高檔軸承市場商貿區。目前,該市場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、品種最多、規格最全的軸承專業批發市場,固定門店3100多戶,國內外知名軸承企業均在此設立直銷處或分公司,被評為全國21個重點專業市場。煙店鎮憑借軸承市場獨特優勢,被評為中國軸承貿易之都、山東省首批特色小鎮。
建設現代化大園區。我市依托產業園區,集聚軸承企業,著力破解小而散、多而不強的問題。先后建設了煙店軸承智造小鎮、智創未來軸承科技園、風火輪專用特種軸承產業園等產業園區,可承載中小微企業1000余家。風火輪專用特種軸承產業園盤活利用閑置土地,探索實行村級集體建設用地入股分紅新模式,在廢棄廠房上建設集高端專用特種軸承制造、小微企業孵化于一體的軸承新動能產業園區。
培育數字化大平臺。我市全力推動實體市場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,市場3100余家業戶發展“智慧市場”新業態,中國軸承產業大數據平臺、阿里巴巴誠信通、淘寶大學臨清培訓基地等服務平臺相繼落戶,“誠信通”會員企業達到500余家。與阿里云合作建設軸承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,聯合中國指數網、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等,在全國發布煙店軸承貿易指數、軸承價格指數、軸承景氣指數等專業數據。
堅持政府引領,走開規范化、效能化路子
我市按照“以產興城、以城促產”的模式,堅持規劃引領,創優發展環境,激發起軸承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大活力。
以規劃繪宏圖。山東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后,我市確定了打造“一城三區”、建設“富美臨清”的發展路徑。科學編制了《臨清市軸承產業發展規劃》《臨清市軸承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意見》,打破鎮區界限,打造市域西南部軸承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,培育千億級軸承產業集群。目前,我市已成為山東省優質軸承生產基地、山東省軸承商貿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示范區,軸承產業成為山東省十大(工業)產業集群。
以改革提效能。我市以煙店鎮作為省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為契機,將57項“含金量”高的縣級管理權限下放到鎮。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行“互聯網+政府服務”,全面落實“一窗受理”“一次辦好”,打造企業開辦“零材料、零成本、零距離、零見面、一個環節辦理、2小時辦結”的“4012”新模式。發揮好20名改革義務監督員、30名優化營商環境企業家監督員作用,全面優化營商環境,打造了對外開放新高地。
以展會增人氣。我市已連續舉辦7屆臨清·中國軸承、零配件及專用裝備展覽會暨軸承產業高層論壇,2019年展會展位900余個,參展面積2萬平方米,成為僅次于中國(上海)國際軸承及其專用裝備展覽會的國內第二大軸承專業展覽會。依托“境外百展計劃”等平臺,組織軸承、高端裝備制造等企業抱團參加漢諾威國際工業展覽會等重點展會,不斷拓展國際市場。
以協會聚合力。我市軸承行業協會現擁有150家會員企業,其中中軸協、省軸協會員單位76家;軸承商會企業會員和商戶會員達到490家。積極發揮軸承行業協會、軸承商會作用,通過聯誼交流、外出學習、集中展銷等方式,幫助企業加強對外聯系、開拓市場,實現抱團發展、資源共享、聯合共贏。

